探寻神秘之地,格尔木,海西蒙古的西北明珠

海西 更新于:2025-09-06 04:36
  • 用户1857161438424
    木这个地方,很多人可能没去过,但一说起它,总觉得有点神秘。坐落在青海省西北部,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里头,面积大得吓人,总共11.9万平方公里,跟福建省差不多大。名字是蒙古语,意思就是河流密集的地方。
    别看地方这么大,常住居民也就22万多点,35个民族在这儿搭伙过日子,汉族、蒙古族、藏族、回族的老街坊们低头不见抬头见,处得跟一家人似的。不过要说这儿最特别的,还得是“兵城”这个标签——全城一半以上的人,不是穿军装的,就是军属,走在街上,绿军装的身影比商场广告牌还常见。
    为啥会这样?得从几十年前说起。1954年那会儿,格尔木还只是个几十户人家的小村子,靠放牧打猎过活,路都没有一条。后来西藏缺粮,慕生忠将军带着人用骆驼运粮,损失了四千多峰骆驼,这才咬牙决定修青藏公路。1200多个民工,顶着风雪在戈壁上挖路,7个月零4天就把1283公里的路修到了拉萨。路通了,格尔木成了进藏的咽喉,筑路的部队、工人就留了下来,结婚生子,慢慢才有了城市的样子。
    现在的格尔木,交通早就今非昔比。青藏公路、青藏铁路从这儿过,格敦、格库铁路也穿城而过,机场能飞西宁、西安、拉萨。这么个交通枢纽,军事上的分量自然不轻。部队在这儿驻扎,不光守着边境和交通线,还帮着地方搞建设。你家小区门口的路可能是战士们帮忙铺的,公园的树说不定是他们栽的,连社区医院的医生,有时都是部队医院派来的。
    本地人说起安全感,都觉得是“天生的”。晚上十点多在街上遛弯,路灯亮堂堂的,连个吵架的都少见。超市老板老李说:“有回我忘锁店门,第二天来啥都没少,后来才知道巡逻的战士帮我守了半宿。”这几年格尔木拿了三次“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”,还捧回了“长安杯”,这可是平安建设的最高奖,实打实靠的是军民一起守出来的安稳。
    经济上,格尔木也有自己的“家底”。柴达木盆地的盐湖资源全国有名,钾肥产量能顶大半个中国,察尔汗盐湖的“盐桥”还是网红打卡地。这两年旅游也火起来,315国道的U型公路、可可西里的藏羚羊,每年都吸引不少游客。政府还在搞畜牧业,40多万头牲畜,靠着电商渠道卖到全国各地。
    要说军民关系,那更是没话说。开春种树,战士们和居民一起扛树苗;冬天雪大,部队的铲雪车先帮学校清路;社区办活动,军属阿姨带着孩子们跳广场舞,战士们就在旁边帮着搭舞台。这种“军民一家”的氛围,让格尔木虽不是繁华大都市,却透着一股实在的温暖。
    总结:格尔木用“兵城”的底色,写出了自己的故事。22万人的小城,因军人守护而安稳,因军民同心而发展。从戈壁小村到交通枢纽,从盐湖之乡到旅游新星,这里的每一步成长,都藏着军人的身影和百姓的笑脸。未来的格尔木,还会带着这份“平安”和“实在”,在高原上稳稳向前走。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